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他们相信把天主关在村庄里

2024-02-07 16:11   意鸣子  阅读量:3983

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他们相信把天主关在村庄里

 

在流浪沙漠期间,梅瑟曾经给人们规定:「 因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营中往来,为救护你,将你的仇人交给你,所以你的营地应当圣洁,免得他在你那里见到讨厌的事,而离弃你」(申23:15);并且以天主的话命令:「把患任何癞病、任何淋病及所有为死尸沾染不洁的人送出营外,不论男女,都应送到营外去,免得我住在他们中的营幕沾染不洁」(户5:1-3)。

在古代人眼里,世界分为对立的两部分,一部分由生命的力量统治,另一部分在死亡的权力下。前一部分是天主和纯洁的人们居住的地方,后一部分是异教徒和所有罪人居住的地方。麻疯病(癞病)人的身上带着死亡的可怕记号,这就成为不洁净和被天主所拒绝的象征。

以色列人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的精神领袖们把人分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义人和罪人。但天主会接受这种的区别吗?当人真的被区分时,天主会站在哪一方呢?

福音对于耶稣与麻疯病人相遇的故事,远远不是简单的纪实,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天主的选择:天主接近不洁的人,拥抱他们,因为祂的造物中没有任何是不洁净的,何况祂的子女呢!耶稣选择了站在社会边缘人的一边,他们是被人们抛弃,因此他自己也成为不洁,被赶出营地,死在圣城外面,不洁净的地方。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主与谁站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我厌恶罪恶,但如果我拒绝罪人,我就是远离天主了。」

 

读经一 (肋13:1-2,45-46)

「患癞病的人不能进入城里,也不能和其他波斯人保持联系,因为据说,得了这种病是因为冒犯了太阳神。」这是希罗多德记述的公元前五世纪中东地区的风俗。

今天我们读的肋未纪经文就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思维方式。

在几乎所有的民族中,癞病人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都被排斥在团体之外,因为都害怕被传染。对这种疾病的厌恶和反感一直很强,今天也一样;有些部族甚至对死去的癞病人也要单独埋葬,不能和其他人埋葬在一起。没有人愿意和这些人靠近,不论是活着的时候还是死了。

旧约里常常认为患癞病的人是犯罪后天主的惩罚。埃及人欺压以色列人,所以「全埃及国的人和牲畜身上生出红疹和脓疮」(出9:9-11)。如果以色列人不忠信,同样的惩罚也要临到他们头上:「 上主必用埃及的脓疮、痔漏、癣疥和红疹打击你,使你无法医治」(申28:27)。

癞病人身上的疮成了他们罪恶和耻辱的标记,被人们以天主的名义拒绝他们、及将他们边缘化。

今天的读经是当时以色列法律对这种病人的态度。司祭有责任审查谁传染了癞病,需要离开团体(1-2)。谁被怀疑患了这种病,就不能再进入村庄。他们被送住森林的山洞中,穿破烂的衣服,不能梳洗头发,以便在远处就能够被认出来。偶然遇到人,癞病人就得大喊:「我是不洁的,我是不洁的」1(45-46)。

这些规定当然是为了预防被传染,但排斥主要是一个不同的原因,是一个神学的原因:麻疯病人是被天主所诅咒的。

 

读经二 (格前10:31-11:1) 

在保禄的时代,格林多城西有六座神庙,还有许多就在城里的各处高地上;其中有两座非常著名的,是奉献给阿波罗和屋大维。在每一座神庙都有数不清的动物祭献,祭肉吃不完就可以拿到市场去出售。这些肉被以色列人认为是不洁净的,因为是奉献给偶像的。

一些虔诚的人向保禄解释他们的愤怒:基督徒是否可以在神庙附近的商店买肉?保禄为回答这个问题有很长的讲话,今天的读经只是其结尾部分。有些格林多人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说偶像不存在,那就没有必要拒绝食用奉献给他们的祭肉。保禄赞同这种观点,不过他同时提出应该注意这事的另一方面。

基督徒不是对自己所有的权利都可以使用,因为有的时候是为了爱兄弟姐妹,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权利。具体来说,例如,有些事情如果我们做了就会对兄弟姐妹造成伤害,那就不应做了,即使那是完全合法的。在目前这个问题上,如果吃祭肉会让有些兄弟姐妹反感,那就不吃了,直到他们能够信服这是合法的。

此外,基督徒团体不只是需要避免忌讳,而更加应该积极努力传福音,效法耶稣的生活方式(格后4:10),首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对于这同一个问题,保禄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讲:「我们每人都该求近人的喜悦,使他受益,得以建立,因为连基督也没有寻求自己的喜悦,如所记载的:『辱骂你者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罗15:2-3)。

宗徒在一切事上都要考虑为每一个人,保禄自己确实做到了,他作为楷模让人们效仿。像读经中最后一句,他呼吁格林多人:「你们该效法我,如我效法了基督一样。」

 

福音 (谷1:40-45)

治愈一个癞病人,在耶稣的时代就如同复活死人一样。司祭只能「宣告洁净」,并不能「让他洁净」,他们没有能力治愈癞病人,因为治愈癞病人的能力仅限于天主。 (列下5:7)

辣彼参考依撒意亚先知预言(依35:5s;61:1),陈列了一些天国来临的标记。耶稣知道一切,他回答若翰派来的人说:「回去向若翰报告你们所听到和看见的: 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得了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了喜讯」(玛11: 5)。治愈癞病人远远超出一般奇迹,在当时被认为是默西亚已临于世上的证据。

今天读经的第一部分(40-42)指出这个事件。一个癞病人,竟然违背法律,接近耶稣,跪求他让自己「洁净」。他不是请求治愈,而是洁净,也就是请求被接纳回到团体生活中,这是比疾病让病人更加难以承受,是被社会和宗教团体拒绝。

面对这个病人的请求,耶稣动了怜悯的心,他伸出手,触摸他,让他痊愈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意义及信息。

首先是与癞病人身体接触。耶稣允许他接近自己,并且亲自触摸他。这里谈到的不只是对一个人的善意和温柔,而是颠覆了对于天主的概念。在耶稣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天主,不是法利塞人所想象的:神圣、与不洁净的人完全分开。这位天主不只是不拒绝癞病人,而是抚慰每一个人,在即使最罪恶深重的人身上祂所看到的也是最可爱的儿女。

在耶稣公开活动的初期,从若翰手中接受洗礼的时候,他就完全表现出与罪人站在一起。后来他也从来没有远离税吏、罪人、从来没有担心被他们污染,而且常常是他自己主动接近这些人,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们。光明一向都强于阴暗:如果在暗夜里打开一间充满光明的房间的窗户,将不是黑夜进入房间,而是光明传到外面。

耶稣为什么要违背法律接近癞病人呢?是什么推动他冲破法律?福音书作者告诉我们:他心生同情。玛窦和路加也讲述了这个故事,但是没有提到这个细节。只有马尔谷提到,面对癞病人所处的可怜状况,耶稣的心被深深触动(41)。这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感觉,使他忽略任何对人不利的法律和习惯。信息很明确:当面对人们的请求时,耶稣的弟子也应该像老师一样,时常倾听人的内心。

读经的第二部分(43-45),在解读上有些困难。为什么耶稣严肃警告癞病人?为什么打发他离开?为什么先是禁止他宣扬治愈的事情,而后又叫他去找司祭检验﹖两个命令似乎矛盾。获得治愈的癞病人在哪方面可以对司祭有意义呢?而实际情况却是癞病人大声宣扬开自己被治愈的事情,没有提到他是不是去了司祭那里。还有,为什么耶稣选择离开人群,躲避到沙漠里?很多人在寻找他,他似乎应该留在人们容易找到他的地方。

我们先来理解耶稣禁止宣扬治愈的消息,其意义何在。

以色列人民很久以来都在期待默西亚,先知们早就预告了默西亚来临时该有的标记,其中就有癞病人获得洁净。耶稣不想让人们知道他完成了这种标记性的工作,那样就是明显地告诉人们他就是期待中的默西亚。

这种认识是合乎愿望的,但是人们应该明白默西亚:不是一个胜利者,而是失败者;不是统治者,而是众人的仆人。可是人们想象的默西亚是像撒落满一样荣耀的君王,像达味一样强大和幸运的武士,有能力完成耸人听闻的奇迹的人,甚至可以让天空降下烈火像厄里亚那样。耶稣认为这种对于默西亚的想象是来自魔鬼的诱惑,所以他不希望人们在逾越节前、在显示天主带领人进入生命之前,讲论他是「天主的默西亚」。在那个时刻之前,一切都应该保密,避免圣父的计划被误解。

如果说事情应该保密,为什么他又让治愈的癞病人到司祭那里确认呢?

癞病人被认为是死去的人,癞病是「死亡的长女」(约18:13)。旧约中,只有两位伟大的先知有能力治愈:梅瑟曾经治愈了他的姐姐米利盎(户12),厄里叟治愈了叙利亚军官纳曼(列下5)。为了避免误会,耶稣不希望消息在老百姓中间传播开,但是人民的宗教领袖,司祭,应该知道一位大先知在以色列兴起了,天主造访了祂的人民,天国来临了。癞病人应该向他们见证,解放来到了。

事实上,癞病人到处宣扬耶稣治愈他们,也非常有意义。马尔谷写福音书是在耶稣死亡和复活之后,耶稣的真实身份和默西亚的真实意义都已经清楚。现在已经是到处宣扬耶稣是默西亚的时候了。谁担负起这个任务呢?

 这就是福音书作者的回答:那些与耶稣相遇,亲自获得了救恩的经验的人。在马尔谷福音中只有两个人主动承担起这个使命:一个是我们正在讲述的这个癞病人,另一个是附了许多魔鬼的那个人,那些魔鬼被耶稣驱逐后先附在猪身上,后来又跳到海里。(玛5:19-20) 信息现在清楚了:只有那些体验到新生命喜乐的人,只有那些曾经被轻视、排斥,而后经验到自由和解放的人,才有能力向其他人解释基督话语惊人的力量。

最后一个细节是:耶稣再不能进入城里,他留在农村,在沙漠的地方,但是人们从各处来到他那里(45)。马尔谷这样写为了突出一个住处的交换:先是癞病人生活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不能进入村庄;现在是耶稣自己选择生活在癞病人曾经生活的地方,以此表示他的愿望是分担所有被视为「癞病人」的命运读经的结尾告诉我们:人们从各处来到耶稣那里(45)。所有的人都愿意接近他,因为他选择了与癞病人,与被排斥的人们在一起。同样在今天,这些人也本能地愿意接近基督徒团体,因为他们在这里获得温柔和爱的接纳。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