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凡人|写给读经员的一些具体建议

2018-11-03 16:11     阅读量:6928
为宣读得更好
——写给读经员的一些具体建议
朱  杰 神父 编译
 
一、让天主的圣言拥有一个声音

方济各教宗提醒我们:大声地诵读所选的经文,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聆听到经文的声音人类自己需要聆听到天主的话语。简言之,通过大声诵读经文,天主圣言拥有了声音模式,而非只是文字形式。事实上,在圣言被宣读的时候,恰好也是“圣言成了血肉”的时候。

在宣读圣言时,读经员需要对读经具有的文学形式有所理解与掌握。无论是叙述体裁、故事讲述、历史纪实,还是书信格式、诗歌形式(创世纪部分段落、先知书中的部分内容、圣咏属于此类),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特有的形式,每一种写作手法都会影响到宣读方式。故事讲述中的情节与人物、诗歌体裁中的韵律与韵脚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经文体裁的简单认知本身并不能够到位地帮助读经员更好地宣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文,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准备把握在经文中讲话的主角是谁。对体裁与写作格式的准确把握能够帮助读经员更好地定位。比如在宣读保禄宗徒的书信时,对保禄书信整体的熟悉并不代表读经员对所选读经部分的熟悉,因为保禄自己在同一封书信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保禄书信的具体背景、写作对象、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写作年代、入狱前或后、情感的表达等因素都是读经员应该掌握的,进而能够使所选的读经得到更好地宣读。保禄在写给不同团体的书信时,会拥有不同的口吻、情感、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始终如一。同样,在宣读先知们的作品时以及耶稣的讲话时也是如此。

对读经员而言,对经文文本形式与体裁的掌握仅仅是一个起点。读经员还要确定经文中的主角是谁——是谁在讲话,主角为什么要那样讲话,主角讲话背后的情感是什么,主角对所讲话语的感受是什么。透过对经文中主角的把握,读经员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感与声调,进而使经文得到更好地宣读,而不是用一个声调与一份情感对两篇读经进行呆板的、一成不变的宣读。读经员需要相应地调整声调、停连、强弱、情感,为能更好地通传经文作者本身拥有的情感与角色。

所以,读经员要读出弹性,非那样的砸、那样的嘣,而有活力;要读出韵律,非那样的干、那样的尖,而有节奏;要念得扎实、发得满值,不要读得太死。于此,也提醒读经员在宣读时避免过度夸张或戏剧表演。艺术表达中有夸张成份,有技巧运用,所以大家是在欣赏他们的表演能力,然而,读经员却不是这样的,因为读经员是圣言宣读员,不是演员。圣言宣读员要做到不夸张,不做作,让人舒服。
 
二、认识到宣读圣言本身就是一种解经形式
“天主的话语是由天主口中发出的,因此,这些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天主那里去;反之,这些话语必要完成天主的旨意,完成天主所派遣背后的使命。”(依55:11)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一切并不会自然地发生,人们务必要让圣言在具体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改变与革新的力量。当然,在圣言达到这样的目的之前,读经员需要帮助与辅助天主子民聆听到圣言——天主话语。

《希伯来人书》告诉我们“天主的话语是活生生的,是有效力的。”(希4:12)在天主的圣言被宣读时,原始听众与当下听众并不是以完全同样的方式聆听到圣言的。读经员的责任就是保证我们所宣读出来的圣言与圣言原始的意义及圣经原始作者的清晰意向是统一的,同时,读经员需要确保所宣读出来的圣言能够通传给现场所有的人,否则,天主的话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因而失去固有的能量、魅力与灵性内涵。

思高版《圣经》翻译时看重经文的意义而非将字句逐字译出,保留与原文同样的体裁(如散文、诗歌、法规等),并且尽力保存原文的风格及语气,对经内人名地名皆依原文音译,对那些在教会内已惯用的名词,则予以保存,使经文与教会常用词汇统一。思高圣经学会对圣经原文的选取有极严格规定,以期望从最接近正确的原文中把天主圣言翻译过来,并以最贴切的中文表达经文的原意。依据1924年上海主教会议的决定,译文应平易、文雅、并用人人能懂的国语,同时要因文体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译法。法律宜简明、历史要生动、格言要雅俗、诗歌宜深刻、诔文应悲哀、咏赞要庄严。译本应该“现代化、大众化、普及化”,使中学程度,以至非信徒都能明白。1968年出版的《圣经》合订本时,考虑到了礼仪改革,尤其是采用当地语言进行礼仪,在翻译时,不只考虑“读经人”,也关注“听经者”,所以采用通俗的语言。

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翻译版本如何,经文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经文所有字词短句的组合,因此,读经员在读经时要关注经文每一个段落至少蕴含着三层意义,即:情感层面、美学层面、理性与神学层面。
 
1)情感方面的意义
情感方面的意义通常指作者期待着读者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比如:朱丽叶呼喊说:“哦!罗密欧!罗密欧!你在哪里?罗密欧?”其实,在原文里面,这呼喊的背后并不是朱丽叶在寻找罗密欧,而是悲叹的表达,因为罗密欧这个名字本身恰好就是朱丽叶家族的一位仇人的名字。情感层面的意义是很容易被错误理解的,把握不好,很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美学方面的意义
美学方面的意义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比喻、韵律、反复、悬念及图像等能够让作品思想表达得更加到位。莎士比亚反复使用罗密欧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达到强调作用的文学表现手法。我们务必要使天主子民能够经验到圣经在文学层面本身所拥有的那种美感与艺术性。
 
3)理性与神学方面的意义。
经文本身包含一系列显性元素,如:故事的中心、情节、要点、细节等。理性与神学方面的意义是指在这些含有文学成分的显性元素背后所要表达的神学思想与伦理训诲,比如:伯多禄邀请我们去效法基督;保禄提醒格林多人停止纷争;梅瑟前往西乃山去建立盟约;耶稣治愈一位瞎子等。为了能够把握神学层面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阅读圣经及其相关注释,还要在经文中寻找圣经原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并且挖掘经文本身所使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如反复、比喻、象征、反语等的内在意义。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