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

2022-05-23 10:08   饭饭  阅读量:27455

佘山在成为教会所有物之前,据说是佛教的进香之地。曾有四座庙宇,又有一所禅院,禅院的地址是在佘山的东端,十四世纪末叶,已遭毁灭,但寺侧的八角塔,至今尚存。19世纪时在山的西北面,尚有庙宇,一座观音庙,位于西南方,一座佘王庙,佘山的名称大概就是由此来的。

1863年,鄂尔壁会长在佘山南坡买了一大块山地,并在山腰一佛寺的废墟上在山腰造了五间房子作为年老患病的传教士休养的地方,并委派卫德宣神父到佘山负责布置神父住院,其中一间设有祭台作为小堂,为住院神职人员进行宗教生活的场所,在山上设置了供有圣母像的一小亭。那时张朴桥就有很多教友喜欢到佘山神父住院的小堂里参与弥撒,许多教外人士也站在窗口或拥在门口围观注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宗教礼仪,他们对新来的神父也渐渐产生好感,希望在佘山山顶也能建造一所如他们在上海看到过的那样壮丽的天主教堂,在整个江南地区,这个天主特别降福的圣地就这样开始铺路了。

1864年松江总铎杜若兰在山顶购地造了一只六角亭,每边长八尺高二丈,并有祭台和圣龛,亭中供圣母像。从此,佘山就成为山下教友热爱的朝圣地。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小堂,并祝圣了圣母像,这尊圣母像是由一位中国辅理修士陆省三模仿巴黎“胜利之后圣母像”而绘制的,改称为“进教之佑圣母”;从此有“佘山圣母进教之佑”之称,1868年5月24日,佘山来了数百名教友,小堂容纳不下,只好搭起了篷帐举行弥撒。当时发生了江南教案,因此教区会长谷振声就向圣母许愿,恳求保护教区及一切事业顺利,如能化险为夷,要建造大堂表示对圣母的感恩,是年9月谷会长向各位本堂神父发出公告,要求他们发动教友慷慨捐助、使还愿大堂早日建成。这公告成为全教区教友们发扬信德的巨大动力,在《佘山圣母朝圣记》一书中记述了许多表示敬爱圣母的动人事迹,这里暂且不表。

1871年1月,经向教友募捐和奉献,大堂第一步建筑工程开始了,拆除六角亭,改建天主堂,但建筑工作困难重重,木料从上海,石头从福州用船运到后,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把建筑材料从靠人力肩扛 背负运上山顶。但这些困难没有动摇负责设计,施工的马历耀修士和全体工人的意志。1871年5月24日举行了大堂奠基典礼,郎主教在露天帐篷下面举行了有六千余名教友参加的大礼弥撒。朝圣的教友们发扬  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都自告奋勇地投入义务劳动,把建筑材料从平地搬到山顶。工程进展得顺利,到1873年大堂落成,可容800人,该堂为十字正方形,是一座采用中西混合建筑式的教堂,规模同等于现在中山的那座圣堂。并从半山腰到山顶修筑了一条宽阔的“之”字形的经折路,每一拐弯处,树立了一个约一米见方的苦路亭,共14处。4月15日郎主教祝圣了这座希腊式的十字形新堂。这教堂作十字形,参用中西建筑式样。教堂前有游廊,排列着10根大石柱。潜廊前平地一方,置有大石狮8头。5月1日和24日,郎主教又重临佘山,主持大礼,整个五月来佘山朝圣的教友络绎不绝,从此佘山圣母就成为教区的特别主保,是年五月被称为佘山历史上第一个圣母月。头几年的5月1日和24日就有一万到一万五千的朝圣者,领圣体的人约有八千到一万人。1874年,教宗庇护九世,应郎怀仁主教的请求:恩赐每年5月来佘山朝圣者,可得一次全大赦。

随着教务事业的发展,每年来佘山朝圣的教友越来越多,原来教堂的规模与设施已经不能适应朝圣活动的需要。

1907年在公拜苦路开始的地方建造了“耶稣山园祈祷像”。1924年,天主教首任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在上海召开中国全体主教会议,会后率领15位主教赴佘山,向佘山“中华圣母”敬献礼。1925年又把山顶的希腊式大堂拆除新建二类大堂,5月24日翻造扩建时,由当时的姚宗李主教祝圣基地,教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叶肇昌领衔设计并参与施工。到1935年11月16日宣告峻工,由当时的主教惠济良主持开殿大礼弥撒。大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顶高17米,背高22米,钟楼高38米,内部结构以石为主,外部砌以红砖,顶上以碧绿的琉璃铺成,大教堂有“四无”之称———无木无钉无钢无梁,这座教堂堪称不对称建筑的典范。钟楼顶部圆穹上立一尊1.8吨重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

抗日战争期间,堂内收纳难民300多人。1942年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敕封此堂为乙级圣殿,1946年获得了“远东第一大殿”之称,1946年5月8曰,天主教罗马教廷特许“佘山圣母”一一圣母抱圣婴像(中堂圣母像)行加冕礼;典礼由郎怀仁主教主持;1947年南京总主教于斌和上海教区主教惠济良为“进教之佑圣母”一一圣母托小耶稣像(堂顶圣母像)举行加冕典礼。参加的教友达万余人。教会发动教徒捐献,用收到的捐献中的一部分钱制成嵌有珠宝的大小两只金冠,大的一只如在圣母像的头上,小的一只如在小耶稣像的头上。两只金冠在典礼后当晚秘密送回上海,代之以用黄铜、玻璃和人造珠做的假金冠。后来教友们看到的“圣母抱小耶稣像”头上的“金冠”,已不是他们献的真金冠。1949年2月,上海耶稣会撤退一批文哲学院和初学院的中国修士去菲律宾时,两只金冠自带领他的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初学院神师山宗泰在自带了出去。

1947年5月8曰,天主教教廷新任驻华公使黎培里代表全体中国天主教教友举行复献礼,诵念《奉献中国于圣母诵》。1948年5月,主教于斌与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在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陪同下,抵达佘山朝觐佘山圣母。

十年“文革”期间,大堂遭到严重破坏,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被摧毁,全套彩色图案玻璃窗被破坏无遗,经折路上的十四次苦路像和耶稣山园祈祷像都被摧毁,其状之惨不忍目睹。

1981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决定把佘山天主堂归还给教会,由天主教上海教区把山顶大殿修缮一新,1981年5月24日,上海教区张家树主教到山顶大殿主持复殿大礼弥撒,参与典礼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共五千余人。1986年天主教上海教区决定,山顶圣母大堂在不举行宗教仪式时,对游客开放,作为佘山地区旅游景点之一,来此参观瞻仰教堂的游人络绎不绝,秩序井然。1989年9月25日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各国天主教人士朝圣或参观访问人士在5万以上。比利时国王博杜安;菲律宾、香港、澳门枢机主教;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肋撒修女等,都曾到佘山圣母大堂瞻仰访问。

佘山山顶大殿复殿到现在19年过去了,当初复殿时,原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已经不知去向,所以只好用一个铁制的十字架安装在钟楼上。来佘山朝圣的所有神长教友对此都感到美中不足,都迫切希望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重新光临到大殿钟楼的顶上。

神长教友的殷切期望终于实现了。在欢度2000禧年的日子里,教区不惜任何代价铸造了“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4月18日,金鲁贤主教祝圣了佘山山顶圣母像,5月1日举行了 隆重的迎圣母仪式,并在山顶圣母大殿举行感恩祭,成千上万的教友感动的热泪盈眶,端跪在圣母像前,把未来的一切托付给我们天上的慈母玛利亚及圣子耶稣。

因山顶大堂出现钢窗锈蚀渗水、外立面分化等现象,2017年,天主教上海教区向市文物局提出修缮申请。经批准,修缮工程于2018年9月1日动工。2019年4月30日开启圣母月。圣母月结束后再次进行修缮。

 

教堂信息:

教堂名称:天主教上海教区进教之佑圣母大殿

教堂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

弥撒时间:圣母月才进行弥撒

 

参考资料:

1.天主教上海教区官网

2.《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志》

主编单位:《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3. 《松江年鉴2018》

主编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

4. 《上海宗教史》

作者: 阮仁泽高振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2-07

5. 《佘山(上、下)》

来源:信德报(第216期) 2004-07-08、信德报(第217期) 2004-07-26

作者:宋宏斌 

6. 网络资料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6ES5trKZmY908fcfYp5SA

已有0人赞赏